昨天參加了序言書室的講座:香港文化x哲學(一):文化批判與本土論述,獲益良多。
講者 Andrew Tam 從東西方歷史古典,以至現代思想家的角度來分析何謂「文化」。
在面對全球化這現象,傳統文化會被普世價值所侵蝕嗎?
簡米試談討論後對飲食和健康文化的反思:
麥趣飯
最近麥當勞也賣飯成了熱話,這是全球在地化的營商策略。
全球在地化指跨國企業因應地方文化,調整策略,乎合需求。
先不談賣相和食評,麥趣飯可能代表快餐霸權在侵略本土文化:看準了香港人愛吃飯的習慣,加上廉價攻勢,掠奪茶記生意。
這種論述並不公平,因為上校早已在賣雞皇飯。還有這個。
負評可能來自這樣的論述,而米飯文化大概能得以保存。有誰會在咖喱店吃刺身呢?
楊貴妃
假若楊貴妃以麥趣飯為晚餐,可能不會受寵吧?
這篇網誌剖析了唐朝以肥為美的推測,值得一看。
美與不美,這是價值判斷;
健康與否,則是認知判斷。
據說楊貴妃身高 1.55 米,體重 120 斤;也有說她身高 1.64 米,體重 138 斤。
根據消費者委員會計算,1 斤大約等如 0.6 公斤。
按照 Body Mass Index (BMI) = kg/m2 的公式,她的身高體重指數介乎 30.21 與 31.03 之間 ,嚴重癡肥。
儘管當時如何受寵,她患上高血壓,心血管疾病和關節炎等機會也頗大。
美與不美,只會是短暫而主觀的標籤;
健康與否,則是歷久不衰的客觀指標。
傳統文化 x 普世價值
以肥為美這種傳統並不需要復興。
可是快餐文化好像遲遲未敢衰落...
慢食主義又能否扭轉局面,對抗快餐文化呢?
(慢食主義希望重塑人與食物、文化和地球的闗係,主張優良,潔淨和 公平的價值,平衡生態和人類利益,使人人都能享用健康的食物。)
值得我們深思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