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

知常曰明 20130503

上一篇談到老子養生的一些概念,改變習慣,維持健康。

除了習慣,改變和堅持這些行為層面,我們還需要注意精神層面和生理層面。

精神:思想、信念;
行為:飲食、運動;
生理:內分泌調節。

生理層面
若我們一餐半餐大吃大喝,是否足以致胖呢?

我們身體有種動態平衡 (homeostasis) 調節機制,維持體重於某個水平。

吃得太多,體重增加,我們的脂肪細胞便會製造更多荷爾蒙 Leptin,抑制食欲,增加新陳代謝。相反的話,身體便會製造較少 Leptin 。

這種負反饋機制 (Negative feedback mechanism) ,損有餘而補不足,又稱定點理論 (Set-point theory) 。因此,我們的體重通常能維持一段時間而不變。

可是,這代表我們怎樣努力減掉的體重也會重臨嗎?

這個定點受著眾多因素影響,如大腦、神經系統、脂肪細胞等。幸運的是,身體會慢慢習慣新的體重,因應上升或下降定點。

行為層面
假若我們均衡飲食,運動積極,身體便會預計你將來都會維持這種模式,把定點維持在健康的水平。運動能夠提升基礎代謝率 (basal metabolic rate),活躍的生活能使我們維持理想體重。

只靠節食減肥的話,會給身體兩個錯誤訊息:
i. 你正在處於飢荒;
ii. 你沒有足夠能量。

身體會消耗肌肉組織以換取能量,因而降低基礎代謝率。

當你再次吃得足夠,甚至過量,體重便會立即增加,而增加的脂肪比肌肉組織多。

這種升跌會使身體無所適從。

精神層面
老子第十六章和五十五章均提及「知常曰明」這則訊息。

當你認識和了解身體變化循環恆「常」的機制,這樣的狀態稱作「明」。

錯誤地以偏方和節食等方法來減肥,只會是「不知常,妄作凶」,破壞自己的健康。

生理層面尚且有機制維持「常」,難道我們不「明」以行為配合的重要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